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声传递

2020

05/12

17:07

来源:

央视新闻

【字体:

浏览量:

历史交汇之时,习近平为何赴山西大同考察

全国两会前夕,习近平再次出京考察,直奔山西。两个月接连考察四个省,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行程最密集的出京考察。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这样的时间节点,最显大势。在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大同,总书记重点关注的就是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习近平山西之行第一天考察地示意图

一株忘忧草” 万户脱贫计


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是习近平在大同的第一个考察点。立夏刚过,黄花正处于种苗繁育阶段,满目翠色。


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云州区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曾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何以脱贫?已有600余年种植史的黄花进入了视线。黄花耐瘠、耐旱、易活,兼具食用、加工、观赏等功能,近年来已经成为农民脱贫的当家花旦


云州区是闻名全国的黄花之乡,每年7月前后进入盛产采摘季。


上个月,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为柞水木耳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为了把小黄花做成大产业,云州区的政策够硬核

每栽种一亩黄花补贴500元;

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黄花种植园全部配套水、电、路;

全区中小学操场、有硬化场地的单位为黄花晾晒腾地让路。


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约1.68万亩,亩产新鲜黄花约3000余斤。(总台央视记者彭柏闳、钟锐拍摄)

目前,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万亩,产值达7亿元。采用云州模式,大同全市15000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大同黄花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以黄花为原材料制作的黄花饼、黄花酱、真空冻干黄花。(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在种植基地,习近平步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习近平说,黄花也能做成大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要保护好、发展好这个产业,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习近平上一次赴山西考察是三年前的20176月。他到了吕梁山区,实现了走遍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夙愿。他还在太原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那次考察期间,他强调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


这次再到山西,全省58个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1%以下。总书记的调研重点也转为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收官之后怎么办?中国正在谋篇布局。


习近平考察的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去年产值6500万元,贫困户户均收入14800元。

基地工作人员说,今年克服疫情影响,预计产值可达8000万元。(总台央视记者康晓宇拍摄)


慎终如始

总书记牵挂乡亲们的长远之计


习近平在大同考察的第二站,是云州区西坪镇的坊城新村。这是由西坪镇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合并而成的易地搬迁村。


大坊城村和西咀村旧貌。(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从空中俯瞰,搬迁居民们在坊城新村住的是独门独院的新房。(总台央视记者康晓宇拍摄)


坊城新村于2016年开建,2018年入住。整村搬迁196412人,其中贫困户77158人。搬迁完毕后,村里重点发展540亩黄花特色产业,种植经济林660亩、小杂粮290亩。截至去年年底,坊城新村7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经过晾晒的干黄花。(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在坊城新村,总书记走访了村民白利军一家五口。这一天,也是白利军儿子出生第67天。


这是今年4月,白利军的儿子过满月当天拍摄的全家福。(总台央视记者史伟拍摄)


31岁的白利军是村里的电焊工,父母除了种植黄花,日常也打一些零工,再加上土地流转租金等,去年全家收入7万左右。


对比老房子,白利军一家易地搬迁后的新居敞亮、舒适了很多。(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三年前考察山西时,习近平也曾探访一处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岢岚县宋家沟新村。总书记当时说,实施整村搬迁,要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这一个个问题,是老百姓的小账,也是国家的大账。


宋家沟村于2018年成为岢岚县首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资料图)


慎终如始,关心乡亲们今后的长远之计;继往开来,真正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习近平始终萦怀的大事。上个月在陕西,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327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也提出,要研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衔接。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这正是中国之治的优势。


从莫高窟到云冈石窟


习近平在大同的第三个考察点是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去年8月,总书记赴甘肃考察时,首站就是赴敦煌莫高窟考察。


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总台央视记者康晓宇拍摄)


云冈石窟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内容、样式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图为第16窟和18窟。第16-20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系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

五个大窟的五尊大佛,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个皇帝。

云冈石窟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3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又名灵岩寺,属于中期石窟。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11窟属于晚期石窟,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呈现的是清新典雅瘦骨清像的艺术形象。

(来源于云冈石窟研究院官方社交媒体)


在云冈石窟,习近平走进洞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他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总书记还同在场的游客亲切交流、挥手致意。

201810月,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第12音乐窟。这座高9米、宽11米的大窟实现了积木式拆装,5辆标准集装箱车就可拉运,一周即可组装完成布展。


这是第12窟原版与3D版对比。(来源于云冈石窟研究院官方社交媒体)


  去年在敦煌莫高窟,习近平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告诉《时政新闻眼》,云冈石窟的病害主要来源于雨水冲刷和山顶渗水,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疏通山顶上的水道,并对岩石裂缝进行环氧树脂粘接,防止渗水。


56窟是工程浩大、雕饰华丽的典型洞窟。窟前四层木质楼阁为清顺治八年(1651年)所建。第5窟主像是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坐佛高17米。(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杨波拍摄)


去年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提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从敦煌莫高窟,到大同云冈石窟,总书记用实地踏访启迪国人:当今年代正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黄金年代。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李芳玲

【打印本文】【关闭】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