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专题聚焦 / 新疆法制文化作品展览馆 / 文学类

2024

01/12

18:23

来源:

自治区司法厅

【字体:

浏览量:

用DNA检测终结悬案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

——题记

   “‘11·30’案的血样DNA比中了!”

2020年9月10日,崔学军的手机里闪出一条短信。

“比中了?确定?”崔学军眼前一亮,立刻追问。

“确定!”看到复信,崔学军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

    崔学军是克拉玛依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短信是副所长曹罡发给他的。

这会儿他不在所里,正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你把数据发过来,我再核一下。” 瞬间的激动之后,他很快恢复了冷静。

真的比中啦!

17年前封存的一滴血样中成功提取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在国家数据库里确实比中了一个人。

这意味着陷入绝境的一宗命案积案有了新的突破。

这怎能不让崔学军喜悦!

下课,他就奔回所里,在电脑上仔细核查一遍那个让他一年来食不甘味、期待良久的DNA比对结果。

             “云剑”出鞘  积案告破

2003年11月30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发生了一起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案。

案发现场在独山子区郊外,临近一个快捷旅馆区,一些长途货运大卡车司机是这里的常客。案件发生以后,独山子区公安分局进行了大量侦查工作,由于当时办案条件有限,一直没能破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起案件慢慢被人淡忘,却成为公安民警心头的隐痛。

2019年6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 “云剑”行动。克拉玛依市公安局积极行动,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经过梳理,将独山子“2003·11·30”案作为命案积案攻坚任务。

2019年9月,封存多年的物证从独山子区公安分局移送到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当年从现场提取的物证第一次呈现在崔学军的眼前:血样3份,其中两份是分别从两处雪地上采集的血样,量较大;第三份是只有一根棉签上沾着的一滴血样;一双手套;1个塑料袋。

崔学军首先将关注点放在手套上。通过这双17年前的手套上脱落的细胞,提取到了一个DNA。经过数据库DNA比对,比中了独山子区的一名男子。经过谈话、走访,排除了这名男子的犯罪嫌疑。

崔学军又把关注点放在了雪地上量较大的两份血样上。然而,在实验室提取时,却屡屡失败。

血样虽妥善保存,但毕竟过了十几年时间,检验难度极大。崔学军一次次在实验室里提取DNA,却总是徒劳。

“明明看着是血,却什么也检不出来。”崔学军向公安部的专家求教,苦苦探索解决的方案。

陈旧血迹常规情况保温一个小时就可以做出结果了。要从17年前的血样里提取DNA,看来必须打破常规,加大取用量,延长保温时间。

崔学军开始反复试验。他加大了血样取用量,延长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已从12小时延长到了24小时,效果还不理想。他又把保温时间延长到36小时,中途还补加了一次试剂。

终于成功啦!

他从一处雪地血样中提取到了一个完整的DNA,从另一处雪地血样中提取到了一个能用的DNA。

怀着喜悦的心情,崔学军赶紧将提取的成果放到国家DNA数据库上比对,然而没有比中。

千辛万苦得来的战果怎能就此罢休!崔学军在网上看到河南建立了Y(男性)数据库,通过比对,与河南的2个家族比对上了。

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崔学军的好搭档,副所长曹罡等3人经过组织特批,远赴河南进行家族排查。他们在田间地头找到了2个人,然而这两个人年龄段不符合,经过摸排,先后排除了犯罪嫌疑。

案情的推进再次陷入僵局。

看来必须动用第三份血样——棉签上的那一滴血。

可是那滴血量太少了,要下手只有一次机会,而且必须成功,不能有任何闪失。

这是对提取人员技术的严格考验,必须有精湛高超的提取技术和十足的把握。

做还是不做?崔学军陷入两难选择。

做,要冒很大风险,更要承担失败的责任;不做,没责任,但也意味着放弃成功的可能。

不肯轻易放弃的崔学军像医生对待疑难杂症一般,评估了自己常用的实验仪器性能,分析了自己的技术,征求了专家意见,又从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再三修改了周密的提取方案。经过思想斗争,他决定动用这珍贵的第三份血样——棉签上的一滴血。

2020年1月23日上午,崔学军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精神饱满地踏进了实验室。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根沾着一滴血的棉签,用剪刀从中间剪断,把一半封存备用,另一半用来提取DNA。

用电子天平精准地称量试剂,精心地调配试剂,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精准操作,像守护宝贝一样,崔学军寸步不离守在实验室里……

下午六时,在数据分析室,结果出来了,做出来12个位点。崔学军经过仔细查看,有4个位点不能确定。通常情况下DNA辨别需要16个位点。为了稳妥,他将自己能够完全确定的8个位点上报给了公安部专家。专家看完后,确定地回答:“提取成功,这8个位点完全能用。”

然而,在国家数据库进行比对,却没有比上。

新疆一些地州的血样是否存在没有及时上传国家数据库的情况呢?崔学军不甘心,专程到北疆各地州跑了十几家公安局的DNA数据库进行比对,十天行程6000公里。

还是一无所获。

这个结果又一次无情地掐断了破案的希望。

似乎已经穷尽了所有技术手段。崔学军所在的研究所工作人员依然不死心,每天都执着地在计算机上对这个DNA进行自动比对,期望奇迹能够出现。

2020年7月底,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崔学军连续三十多天被封闭在研究所办公。他像一个站在高楼上望断天涯的孤独侠,苦苦思考,想要穿越迷雾,揭开真相。

万般无奈之下,他的目光投向最后一个物证——当年现场提取的一只没有任何血迹的塑料袋。

他在塑料袋上认真画上密密麻麻的小方格,一个小方格、一个小方格来做脱落细胞提取实验,期望能撞上大运。

日复一日,他和一只塑料袋一次次较劲,不知不觉中,竟对着这只塑料袋做了300次脱落细胞提取实验。

山重水复,峰回路转。

2020年9月6日,他去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正上着课,手机嗡嗡地振动不停,微信上闪出了同事曹罡发来的好消息:“11·30案的血样在国家DNA数据库里比中了。”

他半信半疑,确认比中之后惊喜不已。

上天不负有心人。在近乎绝望的边缘,给执着坚持的民警展露了希望之光。

一个来自拉萨的血样刚上传到国家DNA数据库,克拉玛依市公安局刑事科学研究所的计算机就捕捉到了对中信息,这个DNA与崔学军提取的那一滴血的DNA系同一个人。

这个核心线索太重要了!

“2003·11·30”专案组立刻对比中的嫌疑人资料进行研判,年龄段吻合。

专案组当即兵分三路,一路协调相关部门同步上案、分析研究;一路联系西藏拉萨警方,核实身份、锁定落脚点;一路对现场物证进行再次复核检验。

   2020年 10月21日,经过精心准备的抓捕组在西藏某建筑工地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杨某抓获。经过连夜突审,杨某如实供述了2003年伙同同乡代某在独山子共同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的犯罪事实。

事不宜迟,抓捕组迅速转战甘肃。10月29日凌晨,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同案犯代某落网。

逍遥法外17年的犯罪嫌疑人杨某在指认犯罪现场时,跪倒在地,向死者磕头谢罪。

克拉玛依 “云剑行动”告捷。

“这是我从警19年来干得最漂亮的一个活儿。”崔学军欣慰地说,“执着和坚持,终于给了死者和家属一个交代。”

           挚恋大义为死者言

2001年7月5日一大早,23岁的崔学军第一次穿上崭新的警服,戴上威风的警帽,站在镜子前端详着自己英武的身姿,满意地翘着嘴唇笑了。

英气飒爽的警察形象正是他青少年时期梦寐以求的。“不许动!警察。举起手来!”小时候看港台片里警察出场的镜头总是很羡慕,和小伙伴玩游戏也很喜欢扮演警察。现在成一名警察,怎能不高兴?

这年7月,崔学军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按常理,他应该走上七尺讲台,当一名化学教师。然而从小对警察职业的向往让他做出了一个令亲友意外的选择。那时,市公安局正好招理化专业的技术民警,崔学军毫不犹豫报了名,如愿以偿。

这天是他入职第一天上班,他踌躇满志。

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那个神秘的小白楼里,他师从法医房伊平、祝志伟,从一个只知道化学分子式的门外汉开始,学起了犯罪现场物证提取收集、ABO血型检测、指纹分析等办案知识。

刚工作没几天,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当事人当场死亡。技术大队大队长房伊平带着崔学军去事故现场做勘验。现场碰撞惨烈,死者血肉模糊。崔学军第一次去现场,看老师平静娴熟、有条不紊地勘查,他虽然没有恐惧感,但长时间滞留在惨烈的现场,还是感到有些不舒服。

处理完现场,房伊平对年轻的助手说:“不管在怎样惨不忍睹的现场,你只要把它当成工作,就没啥害怕的了。这是一项有福报的工作,可以通过你的工作发现线索,为生者权,为死者言。”

年轻的崔学军当时还不太理解老师所说的“福报”,只是感到这份工作的责任与分量。

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办案数量的增多,崔学军越发理解了这份工作的神圣——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这必是他一生遵循的工作法则。

他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虚心求教,埋头钻研,苦读《法医遗传学》《侦查学》《法医物证学》《毒物学》等理论知识,长期订阅《法医学》《刑事技术》杂志,了解前沿新技术、新知识,努力应用于实战,不断积累经验,很快在技术侦破中崭露头角。

2002年9月30日,克拉玛依黎明新村出租房内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一名发廊小姐,颈部被切开,眼球被打击破坏,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嫌疑人清理现场后逃离。

勘察人员现场勘验只提取到带有精斑的避孕套、死者手中毛发若干等很少的物证。克拉玛依当时还没有开展DNA检验工作,只好将检材分别送兵团公安局、公安部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证实,现场提取的精斑及死者手中的毛发系一人所留。由于当时侦破技术比较落后,专案组经过一年的线索排查,现场走访,未能破案。

当时,崔学军刚工作一年,这起残忍的凶杀案在他年轻的心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2008年,克拉玛依市公安局DNA数据库还在建设阶段,尚未与国家数据库联网,为加快DNA数据库建设,单位派崔学军到广东参加DNA数据库专项培训。学成归来,崔学军立刻调出已经过去6年的“9·30”案相关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登录刚刚申请成功的账号,在国家DNA数据库及各省DNA数据库逐一进行手工比对。他凭着一股毅力,一种难容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的责任感,在实验室通宵煎熬。每当熬不住的时候,凶杀案现场的惨状就会浮现眼前,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把凶手绳之以法,还死者公道。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成功锁定郑州DNA数据库中违法犯罪人员吕某。时隔6年,此案成功告破。崔学军仿佛看到被打破眼球的死者终于瞑目。

这起案件的告破是崔学军第一次运用DNA数据库跨省比对,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的首个案例,开了克拉玛依市公安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侦破命案的先河。

这次成功侦破陈年命案,不仅让崔学军感到快意,更让他感受到了DNA技术的神奇,他高兴得像中了大奖一样,职业的认同感大大提升,更加如痴如醉地钻研起了DNA技术。

           苦练内功屡建奇功

身着白色勘查服,手套帽子鞋套全副武装,神情专注地全面提取案发现场物证……崔学军无数次勘查疑难案件现场,夜以继日在实验室处理形形色色的检材,力求快速准确作出鉴定结论,为侦查破案赢得宝贵时间。

2014年8月,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主干道路基下的一辆面包车内,一位女司机遇害。崔学军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和敏锐的直觉,从送检的海量物证中筛选出烟头、矿泉水瓶、带有斑迹的卫生纸,通过缜密的试验计划,又快又准地获得了DNA数据。

考虑到数据在国家DNA库内比对周期长,崔学军与北京、兵团、乌鲁木齐等周边公安局多家实验室沟通联系,开展人工手动比对,仅用了短短9小时就成功锁定了嫌疑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崔学军相信,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在各种大案要案发生的时候从容以对,高效、准确地锁定目标。为此,他潜心钻研业务,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收集“问题”,理论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钻研、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发挥专业的特殊作用,把为侦破办案提供依据和证据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

2015年5月30日23时许,市公安局接到小拐乡的一位村民报警:土地承包户小军(化名)家的大门上着锁,屋内没有任何动静,却闻到强烈的恶臭味。

接警后,崔学军等技侦人员立刻赶赴现场。经现场勘验,死者头部有多处裂创,并伴有颅骨外板骨折、甲状软骨骨折、舌骨骨折。其背部、腰部、手背等处也有多处裂创。

显然,死者为他杀。凭着丰富的办案经验,崔学军的关注点放在了从现场提取到的两枚“兰州”牌香烟的烟蒂上,立刻进行检验,从烟蒂上检出了两名男性的常染色体。

“结合案情及提取部位分析,烟蒂应系犯罪嫌疑人所留。”崔学军作出判断,立刻在我市数据库进行比对。遗憾的是,现场的数据分型并未与我市DNA数据库比中。

崔学军另辟蹊径,从吸“兰州”牌香烟的可能性人群入手,安排人员立刻联系甘肃、陕西、新疆公安厅进行DNA比对,第二天上午10时,就成功比中陕西籍抢劫罪前科人员杨某。公安机关当即组织警力赶赴陕西开展异地抓捕。

据犯罪嫌疑人杨某交待,他是何某的姐夫,两人在小拐乡土地承包户小军家干农活。5月25日夜间,两人合谋,携带了事先买好的匕首,到小军家实施抢劫,杀害了死者,劫走现金8700元和4部手机,随后潜逃离疆。

从接警到锁定嫌疑人,这起特大抢劫杀人案只用了11个小时。

崔学军以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DNA检测技术去伪存真,抽丝剥茧,破除迷雾,让物证开口说话,使罪犯无处遁形。

面对疑难案件,崔学军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倔强劲。只要进入现场工作,不找出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他就绝不罢休;只要有一丝线索,他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凭着这股倔强和认真,许多疑难案件、陈年积案,在他手上迎刃而解。

“到今年10月,最后一起有数据的积案破了。”崔学军颇感欣慰,DNA这一高科技手段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大作用。

如何在各类案件中发现和获取有关物证,尤其是微量生物性物证?如何提高疑难微量生物物证的检出率?如何密切侦查和刑事技术的关系,急侦查所急,解侦破之难?如何快速进行数据库比对,锁定嫌疑人?崔学军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度研究,一次次进行演练并转化成战果。

由他总结的“脱落细胞提取技术改良方法”、“低拷贝DNA平行扩增技术”、“DNA数据库比对6大战法”、“如何在合成作战中发挥DNA技术优势”获得了全疆同行的认可,并于2015年在全自治区DNA年会上做交流发言,进行推广。

目前,他已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起杀人碎尸案件中微量人体脂肪的检验》《纵火现场中微量矿物油的检验》《DNA检验技术在一起杀人案中发挥的作用》《DNA技术在合成战中的启示》《克拉玛依市公安局DNA数据库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等 13篇论文。

           舞动证链织就锦绣

2017年8月1日下午,59岁的宋秋娇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满含热泪将一面写有“人民公仆,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了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原来,19年前,宋秋娇3岁多的女儿被拐卖,丈夫因此抑郁离世。2017年的一天,宋秋娇老人来市公安局求助,局领导把此事交给崔学军办理。崔学军当即对老人的DNA进行了检验,同时积极联系自治区公安厅“打拐办”、公安部“打拐办”、吉林松原市公安局等多个部门,为此事开通绿色通道,后经“宝贝回家”网站帮助,最终找到了老人远在黑龙江的女儿。经双方DNA亲缘鉴定,2017年7月6日,离散近20年的宋秋娇母女团聚。

崔学军对犯罪分子嫉恶如仇,对群众却侠骨柔肠,总是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2015年11月8日,一份陈新兰的DNA血液样本从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大王庄村小王庄组寄往克拉玛依市。4天后的晚上22时,这份连接着河南、克拉玛依2家人迫切心愿的DNA样本抵达克拉玛依。崔学军连夜比对,得出结论:这个叫陈新兰的人与我市市民叶红玉为母女关系。

27岁的叶红玉突然患上了急性白血病,急需亲人间骨髓移植配型。养父母这才说起了叶红玉3岁时从河南走失被领养的身世。只有找到亲生父母、兄弟姐妹,才有骨髓移植配型成功的希望。

崔学军得知情况,利用技术手段,采集了叶红玉的DNA样本,通过DNA数据库比对查询,成功找到了她远在河南的家人,为她和亲姐姐配型成功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持。

作为证据之王,DNA技术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崔学军深知其重要性,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DNA实验室的建设上,让其充分发挥特殊作用。

2007年5月,克拉玛依市公安局建成了DNA实验室并正式投入运行;2009年6月,克拉玛依市公安局DNA数据库实现了与全国公安DNA数据库联网;2015年10月,克拉玛依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作为试点单位通过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

在崔学军的带领下,克拉玛依公安局刑侦支队DNA实验室开创了多个第一:全疆第一个利用白骨化牙齿认定身缘破获凶杀案的实验室;全疆第一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全疆第一家能够检验陈旧骨骼的DNA实验室;全疆第一家建立易犯罪人员Y-STR数据库的实验室;全国第一家应用《酒精检验检测盲测制度》进行酒精检测的实验室。

十几年来,克拉玛依市公安局DNA数据库飞速发展,库容激增,崔学军付出了大量心血,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出具的鉴定书没有出现一次错误。

克拉玛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科所连续6年,在公安部举办的实验室能力验证(盲测)考核中,均获得“满意”;酒精检测盲测制度获得公安部改革创新大赛优秀奖; 2019年,刑科所获得共青团中央、公安部“青年文明号”。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关闭】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