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县巴格其镇,民族团结的花儿绚丽盛开,多彩的艾德莱斯绸在风中飘荡。一个拥抱,一个承诺,一个微笑,无不彰显着天山南北各族群众血肉相联的亲情。

你是我的好大姐
——陈诒慧
3月的和田县巴格其镇焕发着初春的生机,掩映在一片新绿淡粉之中。清晨,伴随着鸟儿的鸣叫,我们再次来到巴格其镇看望亲戚,热情拥抱,畅谈家事,如同许久未见面的兄弟姐妹。作为司法厅结亲小分队的一员,这是我今年第一次到和田县巴格其镇的托万喀什村。 我和同事们相约一起走亲戚,几个人边走边聊着进入每户家庭的感受,计划着下次来带什么、干什么。有的说亲戚家小孩子多,下次来多带些糖果;有的建议下次集体带亲戚们到和田市区转一转,在饭馆里请亲戚吃顿饭,让亲戚感受一下城市的发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正起劲,忽听身后传来喊声:“等一等!等一等!”回头一看,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孩子骑着三轮车停在我们跟前,妇女累得满脸通红,急急忙忙地下车,拿着一袋核桃塞进我的手里。经同行的少数民族同事询问,我才得知,这个妇女知道我的亲戚吐孙泥沙·艾克木在外打工,家里没人,今天没能见面,不忍看我失望地回去,便代替吐孙泥沙给我礼物,让我不枉此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不停地说:“热合麦提!热合麦提!”这使我想起了去年在巴格其镇尼向达村时的工作经历:我们工作队的同志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你在路上走有骑着摩托车路过的老乡,会主动停下载你一程,有的甚至直接把交通工具让给你。这里的老百姓非常朴实善良,不求任何回报,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这份简单的信任。 我们边走边聊着刚刚发生的故事,大家都颇有感触。转过一个路口,我与一个熟悉的眼神不期而遇,“呀,是我的亲戚吐孙泥沙·艾克木大姐!”我既意外又惊喜,我俩拥抱在一起。原来,送核桃的大姐已经给吐孙泥沙打了电话,她请假急匆匆从打工的地方赶回来与我见面。我和吐孙泥沙大姐已有六年的姐妹之缘,每一次相聚都不曾错过,她总是想方设法和我团聚,争取多停留一些时间,我们一起动手做饭、清扫庭院,我一次次被吐孙泥沙的真情触动。 走在村子里,树下玩耍的几个小巴郎看见我们,仰着天真的笑脸,跟我们打招呼“你好!你好!”,令我们开心不已。开着电动车路过的大叔友好地点头示意,倚在门口的老奶奶热情地招手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路边盖房子的一家四口露出淳朴的笑容……我们的心被这些一点一滴细小真挚的举动温暖着,特别是刚才从艾比·麦木提拉老人家出来时,老人眼含着泪水,目送我们离开,每个人心里都十分不舍。
与她的约定
——程珊
“拉勾勾,一百年不许变”,每当听到这句话内心总是会变得特别柔软。小时候经常使用这种方式,令不少愿望和约定如期成真。如今回到村里,与亲戚家孩子稚嫩的小手勾在一起时,久违的感觉再次感染了我。
近些天的和田,天气甚好,阳光暖暖。我们也扎巴格村结亲小分队一行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看望亲戚。来到肉孜古丽·沙力家,姐妹们和肉孜古丽正欢笑畅谈着,从门外跑进来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姐姐!姐姐!”,径直朝我扑了过来,我赶忙张开双臂搂住她。“是亲戚家的小女儿阿依夏·吐孙托合提,她学习成绩特别好,在班里是班长。”我向同事们介绍着。肉孜古丽说:“阿依夏特别喜欢你,经常向她的小朋友炫耀你送给她的衣服和文具,这次可以和你多待些日子她很开心。”小女孩一脸害羞地靠在我身上。
成为亲戚的这几年,我看着阿依夏从孩童成长为小学生,我们经常用国语交流,小阿依夏还是父母与我之间的小翻译。临走那天,小阿依夏焦急地看着我,“姐姐,你什么时候还会再来?等可以穿漂亮裙子时?姐姐,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可以一起过吗?”“当然可以,到时候姐姐给你买漂亮的裙子。”这时小家伙伸出小手指,示意我和她“拉勾勾”。手指相勾的瞬间,我想起自己孩童时代也曾为一些小愿望充满期待。与小阿依夏儿童节的“拉勾勾”约定是我对孩子的承诺,也在阿依夏的心愿单上记了一笔。
院落里的笑声
——记比曾村结亲小分队的故事
寒冷冬季过去,温暖春天如约而至。刘俊国与几位同事来到比曾村看望亲戚。结亲小分队挨家挨户走访,帮助亲戚干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村民喀麦尔妮萨·阿卜拉的身体状况不如以前,院子里堆积着杂物,屋顶上的防雨布松垮地耷拉在屋檐上。干部们走进院子就纷纷动手,女同志打扫院落,规整杂物。男同志爬到屋顶铺盖防雨布,清理羊圈、喂羊。望着这些满身是土的结亲干部,喀麦尔妮萨有些不好意思,“快拍拍身上的土,来洗洗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关系,我们干完活再洗。”
日渐西斜,喀麦尔妮萨家的屋子、院子变了模样。刘俊国对同行的结亲干部说:“以前驻村的时候,身上每天都有土,可是身上有土、脚下有泥,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