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中,新疆,这片广袤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区华丽转身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新疆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作用愈发重要。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跨国交易和合作中的法律问题与风险也日益复杂多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疆的涉外法律服务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保障“走出去”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坚固壁垒。
政策引领 构筑涉外法律服务新框架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发展定位在国家战略中举足轻重。《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将新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促进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构建新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新疆的涉外法律服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间法律制度、法律体系的巨大差异,使得政府、企业及个人对专业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精准定位涉外法律服务的职能,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发展契机,全面加强涉外法律服务资源整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乃比江·依不拉伊木介绍,为构建完备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新疆司法厅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以法务区建设为主要抓手,全力打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为引领,乌鲁木齐片区国际陆港区“一站式争端解决中心”、喀什片区“法智谷”、霍尔果斯片区驿路国际法务区协同发展的涉外法律服务新格局。各区域功能互补、协同创新,共同为企业和公民提供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
新疆司法厅大力支持新疆律师“走出去”,组织新疆律师协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及部分律师事务所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实地考察法律服务市场状况,鼓励新疆律师行业在中亚地区设立境外办公室和分支机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提升了新疆涉外法律服务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新疆司法厅还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举办“尚合青年”高水平研修生项目,首期项目共有7个国家16个上合组织法律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的27名学员参加,通过了解跨境贸易法律实务,开展跨境法律研究,探索不同法律体系的共性与差异,在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间法律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也为新疆涉外律师与上合组织国家提供合作平台,增进新疆参与国际间法律交流合作机会。此外,对于持续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乃比江·依不拉伊木说,新疆司法厅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高校、行业协会紧密合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师资、教学、科研资源优势,搭建面向疆内疆外的研修培训平台,培养了一大批面向涉外法治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律师组成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库,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选拔精通英语、俄语等外语的优秀涉外律师组建“丝路英才”涉外律师人才库,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涉外人才研修中心(乌鲁木齐)”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乌鲁木齐涉外法治培训中心”,成功举办多期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为涉外法律服务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乃比江·依不拉伊木介绍,自治区司法厅还组织实施“567”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工程,即培育50名用英语、俄语等外语开展涉外法律服务的专家型新疆涉外律师,对全区600名律师组织不低于5次的“线上+线下”涉外法律服务技能培训,对全区7000名专职律师组织1-2次全覆盖型的基础涉外业务培训。“通过这一工程,将培养一大批了解涉外法律业务、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优秀律师,为新疆涉外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输送、储备人才”。
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新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乃比江·依不拉伊木说:“通过这些举措,新疆打造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为涉外法律服务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建设不断推进,各类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纷纷入驻,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新疆律师在中亚地区的法律服务市场逐渐打开局面,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企业“走出去”机遇与风险应对交流会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受益;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多点开花 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
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作为新疆涉外法律服务的主要平台,涵盖商事争端解决、仲裁、巡回审判、跨域立案、外国法律查明、检察综合服务六大板块。在这里,企业可以享受到全方位、一站式的涉外法律服务,无论是国际贸易、投资还是并购等领域的法律问题,都能得到专业的解答和处理。新疆司法厅精心打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企业“走出去”机遇与风险应对交流会品牌,建立起“政府-企业-法律服务机构”三方合作机制。在举办的多期交流会上,政府相关部门、企业、法律服务机构齐聚一堂,一对一解决问题,面对面交流经验做法,深入剖析解决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为企业加强海外投资法律风险应对和海外利益保护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提升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
乌鲁木齐片区国际陆港区“一站式争端解决中心”整合了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多方资源,分设知识产权保护、法官、检察官、律师、争端化解5个工作室,搭建起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这一平台的设立,大大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企业在遇到纠纷时,无需再四处奔波,只需在“一站式争端解决中心”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喀什片区“法智谷”推行“线上+线下”法律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法律服务。“法智谷”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新疆·喀什)整合了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案例、机构、律师等全量数据,实现了涉外法律查明、法务咨询及委托等功能,有效解决了企业对国外法律和人文环境不熟悉的问题。线下“法智谷”服务机构汇聚了检察服务中心、巡回法庭、行政复议室、涉外公证、俄语翻译、评估、会计、审计等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对外经贸合作提供了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霍尔果斯片区驿路国际法务区积极引进国际仲裁机构、涉外调解机构、涉外律所、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开展涉外法律研究和涉外法律服务。驿路国际法务区还开通了企业困难诉求征集热线,及时了解企业在涉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协调解决。
乃比江·依不拉伊木表示,这些各具特色的法务区和争端解决中心,共同构成了新疆涉外法律服务的坚实阵地,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法律服务选择,成为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法治支撑。
专业护航 彰显涉外法律服务新担当
近年来,新疆司法厅不断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持续强化律师、仲裁、公证、商事调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能级,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业“走出去”。
在新疆律师代理的新疆甲公司与哈萨克斯坦乙公司货款纠纷案件中,经国内仲裁机构裁决,乙公司应支付甲公司货款500余万元。然而,跨国执行面临着诸多困难,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司法程序差异以及语言障碍等,都给执行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某大型律师事务所乌鲁木齐分所带领律师团队,深入研究哈萨克斯坦的法律规定和司法程序,经过不懈努力,哈萨克斯坦法院最终承认中国仲裁机构的裁决书并签发强制支付令,成功为甲公司追回了货款,有力地维护了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新疆律师在跨国执行领域的专业能力,也为其他企业在涉外纠纷中维权提供了宝贵经验。
吉尔吉斯斯坦某金矿向全世界公开招标出让,国内某矿业公司经初步踏勘后认为该项目具有开采价值和良好前景,便委托新疆律师进行法律尽职调查。“接到委托后,我深知责任重大,克服了语言不通、资料获取困难等诸多障碍。”该案件承办律师说,他们深入吉尔吉斯斯坦当地,对金矿项目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环保合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经过艰苦努力和审慎分析,发现该项目所有权存在重大瑕疵,投资风险极大。他们及时向国内矿业公司发出风险提示,详细阐述了潜在风险和可能后果。国内矿业公司高度重视律师的意见,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放弃投标。事后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避免了中资企业在海外的一次重大投资风险。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涉外法律服务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海外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涉外公证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深入,涉外公证法律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
2024年1月,一家蒙古国公司委托律师向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一封覆盖着蓝色哈达的感谢信,表达了对承办律师团队和法院的诚挚感谢。此前,该蒙古国公司与国内一贸易公司因铁精粉买卖合同发生纠纷,案涉金额超过1亿元,双方无法协商解决,蒙古国公司委托了新疆某律师事务所。承办律师团队接受委托后,迅速展开工作,认真分析案情,厘清复杂的法律关系,广泛搜集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公证文件、外国公文附加证明书、财产线索等,并向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法院受理后依法审查,迅速采取诉前保全措施,并多次组织诉讼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两周时间内双方成功达成和解。
近年来,新疆加快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海外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2021年至2023年,周某被新疆某输变电公司派往塔吉克斯坦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期间,该公司拖欠周某10余万元工资、奖金及经济补偿金。输变电公司认为双方系境外用工模式,国内无管辖权。周某回国后找到新疆律师寻求法律帮助,代理律师通过梳理工资流水、项目施工资料、管理痕迹等关键证据,证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均系境内主体,仅法律事实具有涉外因素,劳动者有权在国内申请劳动仲裁。经审理,劳动仲裁机构支持了周某的请求,确保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一件件鲜活的案例、一个个醒目的数据,都显示出新疆涉外法律服务能级正在实现大幅提升,新疆涉外法律服务行业正以坚定的步伐前行。
乃比江·依不拉伊木表示,从政策引领到平台建设,从人才培养到实际案例,新疆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者用专业和担当,为“走出去”企业和公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法治防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疆将继续发挥地缘优势,不断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国际法治舞台上展现更加耀眼的光芒。